一:《苔痕深处见芳华》
教室后墙的苔藓又绿了。那些细绒般的绿意从瓷砖缝隙里钻出来,在晨光里舒展成朦胧的诗行。生物老师说这是地钱,最古老的陆生植物,早在泥盆纪就学会与干旱抗争。看着它们倔强的身影,我忽然明白:生命的价值不在聚光灯下,而在默默生长的姿态里。
翻开《史记》,太史公司马迁在腐刑之痛中写下”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”的誓言。竹简上的墨迹早已干涸,可那些文字里跳动的赤子之心,至今仍在历史长河中激荡。就像敦煌藏经洞的守窟人,用半个世纪的孤独换来千年文物的安然。他们的生命没有惊涛骇浪,却在时光的褶皱里酿出了醇香。
记得去年社区组织义诊,医学院的志愿者姐姐教我认穴位图。她白大褂口袋里揣着泛黄的《黄帝内经》,封皮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像星辰的轨迹。”每次看到病人康复的笑脸,就觉得那些熬夜背书的日子都在发光。”她说话时眼里有光,让我想起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里那句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”。原来生命的价值,就藏在为他人点亮星光的瞬间。
最近重读《平凡的世界》,孙少平在煤矿井下仍坚持读书的场景让我泪目。黑暗中的书页像萤火虫,照亮了他与命运抗争的道路。这让我想起校门口修自行车的王师傅,他在车棚里挂满学生的涂鸦画作,那些歪斜的线条里藏着多少青春的梦想。或许生命的真谛,就是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行,在尘埃里开出花来。
二:《在时光里摆渡》
晨雾未散时,我总在操场角落遇见捡拾落叶的保洁阿姨。她将银杏叶串成帘子挂在车棚,让北国的秋天在南方校园里复活。她说儿子在北方当兵,看见这些叶子就像看见故乡的月光。原来生命的温度,不在于拥有多少,而在于给予多少温暖。
物理课上讲熵增定律,老师说宇宙终将走向热寂。可实验室里永远沸腾的水蒸气,显微镜下分裂的细胞,都在诉说着生命逆熵而行的奇迹。就像霍金瘫痪的身躯里藏着整个宇宙,他的《时间简史》在轮椅上写下不朽的传奇。这让我想起教学楼下的爬山虎,新叶总在旧叶的托举中触及更高的天空。
历史作业本上,范仲淹的”先天下之忧而忧”墨迹未干。千年前的戍边将士用血肉筑起长城,如今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筑起新的屏障。新冠期间,看着医护人员脸上压出的勒痕,忽然懂得《诗经》里”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”的重量。这些平凡的生命,在危难时刻迸发出的光芒,比星辰更永恒。
放学路上经过旧书摊,摊主爷爷正在修补泛黄的《红楼梦》。他说这些书像陈年老茶,越品越有味道。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投在”满纸荒唐言”的书页上。或许生命的价值,不在于留下什么,而在于传递什么。就像那些修补古籍的匠人,用指尖的温度让文明生生不息。
夜色渐浓时,教室的灯光次第亮起。我们伏案疾书的身影,与千年前抄经生的秃笔、百年前新文化运动先驱的钢笔、边疆哨所里士兵的钢笔,在时光长河里悄然相遇。原来每个认真活着的瞬间,都在为生命的长诗增添韵脚。
原创文章,作者:下水摸鱼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ensiquanyong.com/zuowen/zuowensucai/562.html